为学习贯彻教育部直属高校《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和落实学校《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责任分工细则》的精神实质,按照本科生院总体安排与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研处岗位廉政责任体系建设,并结合本部门各办公室岗位性质、特点、流程和职责,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主要目的
学校建立岗位廉政责任体系主要目的是本科教育教学、特殊人才培养、实践教改项目等内在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学校提出“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教育理念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十分重要的新举措。
我们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发展、勇于创新、凸显特色、公平公正、集成资源、务实高效,和谐稳定为指导思想来进一步规划和制定岗位廉政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为国家培养和提高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拔尖人才和各界未来领导者。
通过岗位廉政责任体系建设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形成共识,目标明确,制度严密,重在建设,执行有力,狠抓落实,讲求成效。
二、 建设内容
教研处根据岗位工作职能,在维持常态管理的基础上,要以不断创新发展的思维来重新审视和确定新的管理目标与内容。如在拓展特殊人才培养、选拔途径和标准制定;实践教改类项目培育、申报、评审;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项目公正公平和诚信;拓展和选拔学生对外交流;竺可桢学院学生选拔、分流、保研、评奖评优、荣誉学生(证书)认定和立交桥选拔与改革等工作中,力求在各制度设计上更为廉政,降低风险,减少或努力实现零投诉。在管理模式上更为科学高效;在组织形式上更为多样有序;在实施过程中更为公平公正,在检查监督中更为严密有效,努力提高全校师生满意度、幸福感和自尊心。
三、 组织保障
在学校和本科生院的直接领导下,为更好组织开展教研处岗位廉政责任体系建设,教研处成立以陆国栋副院长为组长、钟蓉戎副处长、唐晓武副处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主持和负责此项工作;党支部协助负责制定建设方案;各科室为主体,正副主任为主要组织实施者;科室人员辅助开展岗位廉政工作。我们建立和形成了以“行政负责---支部协助---科室主体---正副主任为主---科室人员为辅”的全新组织保障机制,使本部门岗位廉政责任体系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建有成效。
四、 进程安排
为全面落实岗位廉政责任体系建设如期开展,我们进行准备宣传、学习动员、制定方案、分析讨论、提出对策、修订与完善制度、撰写和建立岗位廉政责任条例以及检查监督与总结交流几个阶段。
(一)准备宣传阶段
按照学校要求和本科生院工作布置,为更好地组织开展岗位廉政责任体系建设,我们准备和汇集学校下发的各种文件和学习资料,以电子版形式及时发给各科室,为即将组织开展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习发动阶段
为全面更有成效地组织开展岗位廉政责任体系建设,本科生院和教研处领导高度重视,于9月10日下午本科生院专门召开副科长以上大会,由陈劲执行副院长动员,陆国栋副院长传达学校会议精神,并布置了工作,使全院上下形成共识,明确任务,进入了正式启动与组织实施。
教研处为及时落实本科生院提出要求和进程,教研处于9月13日又一次召开本部门的动员和工作布置会议,由陆国栋副院长主持和动员,钟蓉戎副处长和唐晓武副处长讲话,提出和分析了部门各岗位廉政责任体系建设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提前和直接将岗位廉政责任体系建设直接做到副科职以上人员和岗位,要求于9月20日前提交岗位廉政责任方案。
(三)分析讨论阶段
各科室根据自己岗位性质、内容和特点,专门组织学习与调研,抓住实质,查找问题、对不适应本科生教育教学管理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与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整改思路。
(四)提出对策与修改完善阶段
看准问题后,提出对策,并对原有的管理职能、实际效果和工作流程进行修改和完善,出台新的富有实效的管理条例,使岗位工作更加适应高校管理快速发展的需要。
(五)撰写和建立岗位廉政责任体系阶段
通过上述四个阶段,以科室为单位,由正副主任撰写岗位廉政责任条例,提交教研处汇编成册,并组织实施。
(六)建立检查监督整改长效机制与总结交流阶级
对已建立岗位廉政责任条例执行情况开展定期检查和监督,建立长效机制,对执行力和实效性进行总结交流与评估。
五、 教研处领导和各科室岗位廉政责任体系建设条例汇集
在处领导和各科室制定岗位廉政责任条例基础上,教研处将统一汇集成册,并组织实施。
毛一平副主任(正科职)岗位廉政责任条例
1.本科生科研训练岗位廉政责任条例
岗位责任人:毛一平
主管领导:陆国栋、唐晓武
风险点:个别项目存在雷同,虚假、功利、放弃、有失公平现象。
风险分析:立项目的性不明确,急功近利,弄虚作假,无故随意放弃、评审有失公平公正。
风险等级与评定依据:低
本科生参加科研训练项目没有按照学校制定出台关于浙江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有关规定执行,达不到科研训练的预期的目,造成场地、仪器、设备、经费、时间、人力、财力、物力和精力的浪费。
防范与监督措施:1.制定更为科研发展、注重过程、强化质量的各项措施;2.加强科研训练目的性和非功利性教育;3.加大诚信做人,诚实做事,静心做科研的道德品行教育;4.加大科研训练项目中期检查力度,严格把好质量关,建立奖惩、退出、淘汰机制;5.加大科研训练人、财、物和经费投入力度,为学生开放更多更好更先进的科研训练场所;6.加强科研训练项目指导力度,使更多高职称高水平的优秀教师主动加入到指导本科生科研训练行列中;7.强化“校---院(系)---研究所---教师”四级科研训练管理体系,加大激励机制;8.加强“公平、公正、公开、公示”项目评审制度,坚决杜绝“人情”、“关系”、“人为”、“送礼”等不正当评审;9.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创新网科研训练项目网络化管理,做好申请书、中期检查表、结题表上网和过程监控,以求提高公示度、透明度、检查监督和时效性;10.加强科研训练经费规划和管理,检查监督项目研究经费使用效率。
2.本科生学科竞赛岗位廉政责任条例
岗位责任人:毛一平
主管领导:陆国栋、唐晓武
风险点:参赛有失公平公正、存在功利和作弊现象。
风险分析:个别学生参赛目的性不明确,过份追求奖项、保研和奖金,功利性和虚荣心太强,弄虚作假,有失竞赛公平公正现象。
风险等级与评定依据:低
本科生参加学科竞赛没有按照学校制定出台关于浙江大学本科生学科竞赛有关规定执行,达不到参加竞赛的预期的目,造成时间、人力、财力、物力、经费等浪费。
防范与监督措施:1、制定更为科学和严厉的各项措施,坚决杜绝竞赛不良现象滋生;2、加强对参赛学生的目的性教育;3、加大诚信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参赛的道德品质教育;4、加大学科竞赛的培训与指导,严格把好参赛质量关,建立奖惩机制;5、加大学科竞赛人、财、物、经费和基地的投入力度,平时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先进的学科竞赛培训指导和参赛场所;6、加大学科竞赛的指导培训力度,使高职称富有高水平的优秀教师参与到指导学科竞赛行列中;7、加大校级学科竞赛实践基地管理力度,提高基地对竞赛全过程管理的实效性。8、加强“公平、公正、公开、公示”学科竞赛评审制度,坚决杜绝“人情”、“关系”、“人为”、“送礼”等不正当评审行为;9、加强学科经费规划和管理,检查监督经费使用效率;10、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创新网科研训练项目网络化管理,做好参赛项目申请、获奖公示、网上监控等,提高学科竞赛管理效率。
罗海萍副主任(正科职)岗位廉政责任条例
1.本科生科研训练岗位廉政责任条例
岗位责任人:罗海萍
主管领导:陆国栋、唐晓武
风险点:项目申报雷同、虚假或不可操作。
风险分析:学生为名为利,评审有失公平公正。
风险等级与评定依据:低
本科生参加科研训练项目没有按照学校制定出台的相当管理文件规定执行,达不到科研训练的预期的目,造成场地、仪器、设备、经费、时间、人力、财力、物力和精力的浪费。
防范与监督措施:
1.加强科研训练目的性和非功利性教育;加大诚信做人,诚实做事,静心做科研的道德品行教育;2.加强“公平、公正、公开、公示”项目评审制度,坚决杜绝“人情”、“关系”、“人为”、“送礼”等不正当评审;3.建立切实可行的过程质量保障制度。加大科研训练项目中期检查力度,严格把好质量关,建立奖惩、退出、淘汰机制;4.加强、检查、监督科研训练项目经费的规划、预算、管理和使用。
2.本科生立交桥选拔岗位廉政责任条例
岗位责任人:罗海萍
主管领导:陆国栋、唐晓武
风险点:选拔中的不公平公正。
风险分析:人情分。
风险等级与评定依据:低
为进入浙江大学,家长会动用各种社会关系,想尽一切可以想的办法。但因为这是评委共同承担的责任,所以本职岗位风险较低。
防范与监督措施:
1.建立和完善科学公正的选拔机制,减少人为打分的因素;2、坚决杜绝“人情”、“关系”、“人为”、“送礼”等不正当评审;3、确保整个选拔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公开。
张聪主任岗位廉政责任条例
1.国家、省级各类项目岗位廉政责任条例
岗位责任人:张聪
主管领导:陆国栋
风险点:推荐国家、省项目由校内专家确定,有失公平、公正。
风险分析:校内评审、推荐国家、省教改项目时有失公平、公正。
风险等级与评定依据:低
防范与监督措施:1.加强国家、省级各类项目立项非功利性教育,加大激励机制;2.加大诚信做人,诚实做事,静心做教育教学项目研究的道德品行教育;3.加大国家、省级各类项目立项校内中期检查力度,积极接受国家、省教育厅组织的项目检查、验收;4.加大监控国家、省级各类项目经费使用范围及产生的效益;5.加强“公平、公正、公开、公示”项目评审制度,坚决杜绝“人情”、“关系”、“人为”、“送礼”等不正当评审,提高公示度、透明度;6.进一步做好申请书、中期、结题验收的过程监控;7.加强、检查、监督项目经费的规划、预算、管理和使用。
魏志渊(副科职秘书)岗位廉政责任条例
本科生学科竞赛岗位廉政责任条例
岗位责任人:魏志渊
主管领导:陆国栋、唐晓武
风险点:虚假、功利、有失公平。
风险分析:弄虚作假,评审有失公平公正。
风险等级与评定依据:低
本科生参加学科竞赛按照学校制定出台的《关于浙江大学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有关规定》执行,学科竞赛运行管理达不到预期的目,造成场地、仪器、设备、经费、时间、人力、财力、物力和精力的浪费。
防范与监督措施:1、制定更为合理的规章制度、注重过程、强化质量、多出成果、为校争光;2、加强学科竞赛目的性教育,教育学生竞赛为培养能力的宗旨,诚信做人,诚实做事,杜绝弄虚作假;3、加大学科竞赛人、财、物和经费投入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学科竞赛项目;4、鼓励更多教师投入学科竞赛工作,使更多高职称高水平的优秀教师主动加入到学科竞赛队伍中;5、强化学校主管,竞赛基地具体实施的管理体系,加大激励机制。5、加强“公平、公正、公开、公示”项目评审制度,坚决杜绝“人情”、“关系”、“人为”、“送礼”等不正当评审6、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创新网学科竞赛项目网络化管理,进行过程监控。7、加强、检查、监督学科竞赛项目经费的规划、预算、管理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