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人文学院确认主修专业截止。当22日确认名单公示时,我们惊讶的发现往年每届都约有十几人的哲学系在今年遭到前所未有的冷遇,人文科学试验班中只有三位同学选择了与哲学相约。这引发了人文学院内部一片嘘声。CC98人文院版上,有人发帖"读哲学---是傻瓜",也有申请哲学系的同学心声 "选择哲学就是选择幸福"。我们讨论着,也思考着:究竟该选择什么样的专业呢?
人文和传媒,我们的归属
07级人文科学试验班同06级一样,是面向人文学院和传媒学院的大类平台。最终尘埃落定,人文科学试验班中有122人(含留学生)继续留在人文学院,有72人(含留学生)进入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学习,那么剩下的几十人选择了什么呢?答案显而易见,不外乎法学和经济管理。
记者了解到,很多同学高考后进入人文学院并不完全是因为热爱人文类学科,而是出于无奈、或被调剂、或是误打误撞,成为了人文学院的一份子。虽然军训中培养出了感情,生活学习中一起感受人文的魅力,院系工作中曾一起努力一起奋斗,但最终,还是有人要走。理想不同,兴趣不同,这种结果的出现是必然的。从一方面来说,这恰恰体现了浙大自主自由的学习理念,让每个同学尽可能的选择适合自己、对未来成长和发展有重要帮助的专业,让每个同学在浙大能够真正成长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也许走出人文学院,他们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比去年,我们可喜的发现了编辑出版学专业和文物与博物馆专业今年顺利开班,这说明了浙江大学人文学科的建设正在迈上新的台阶,人文学子也有了更多元化的选择空间,整个人文学院的面貌欣欣向荣。
但是,仔细观察,我们的忧虑并不能减少。从总人数和相对比例上看,社会学、哲学、国际政治、新闻学和对外汉语专业的人数有了明显的滑坡,特别是哲学和国际政治两个专业仅为去年的四分之一,我们不禁唏嘘,可见选择这两个专业的同学在其中表现了极大的决心和坚定的抉择。
经济和管理,魅力依然
当经济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的申请名单公布时,管理学院确认主修专业的工作还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尽管非最后申请成功的数据,但是在经济学院主修专业报名表中,我们清楚的看到了金融学132人,国际金融与贸易76人,经济学(试验班)47人和财政学39人的统计数据。这其中除经济学院学生外,绝大多数是竺可桢学院文科平台的同学。公共管理学院共有103位学生确认主修专业,鲜有外专业学生,其中土地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和房地产管理专业相对热门。管理学院的工作尚未截止,然而财务管理却早已超过开班限制人数,会计学、市场营销也保持着热门的态势,申请人数不断增长。
生活一个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生活在一个经济保持迅速增长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样一种提倡沟通、管理和领导的主流,被次贷危机、后奥运经济、权变领导、房地产这些名词包围着,学习经济和管理是一种类似于产品市场选择一样的专业选择。我们赞同并且支持这样的选择,因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迫切需要经济学家来为我们的宏观经济发展高瞻远瞩,迫切需要会计师、评估师为我们的企业、银行指点迷津,而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性化领导和管理,社会各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最优管理。
但是竺可桢学院学子的选择多少令人费解。我们在人文和传媒学院主修专业确认中仅仅发现了各两名同学,然而在经济学院的各专业中我们看到了约45位竺院学子。竺可桢学院文科平台是文科学生最精英最优秀的一部分,学校对他们寄予厚望,但并不意味着要将几乎一半的学生都纳入经济管理的体系。浙大的人文和传媒、国际文化学科,浙大的法学、教育学科,都需要精英的加入,需要新的动力和撞击来摩擦新的火花。经济管理学科不能代表所有的人文社科类学科。
"学会理性、辩证的看待"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翔翔老师在谈及07年人文社科类学生确认主修专业时,对于今年人文学院各学科申请人数下滑的情况,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经济管理专业的热门是由社会发展造成的必然,社会的分工和新行业的发展壮大为这些相对新兴的学科提供了发展机遇。但像文史哲这种古老的学科,虽不像新兴的经济管理学科富有活力,但是延续至今,必然有其社会价值。学习它们对于熏陶人的品性、塑造人的品格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学生自身在选择主修专业的时候要学会理性、辨证的看待,一定要慎重。
同样,经济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陈凌老师也劝告同学,要选择自己热爱和感兴趣的专业,切忌盲目从众。他举例说,今年经济学院李志文商学班招生,经过面试等层层选拔录取了50名同学,然而几天后便有5位同学申请退出,理由是发现商学班的教学内容并不完全适应自身。这种情况实际体现了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没有经过完整的了解和谨慎的考虑,是一种欠成熟欠慎重的选择。
陈凌告诉记者,经济学院在挑选学生的时候更看重的是学生自身的意愿和各方面能力,更关注学生未来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潜能,而不是仅凭学生一时的兴趣和表现。学生选择专业一定要目光长远,在充分了解自己能力和兴趣后,做出恰当的选择。
我们的大学真正成熟了吗
今年浙大只有三位同学进入人文学院哲学系学习,而在美国,普林斯顿研究古希腊罗马的古典系的人数却在以100%的比率上升。尽管在浙大,往年只有申请人数达到10人以上该专业才能开班,但是据可靠消息,今年哲学系仍然会坚持开班。哲学系副教授章雪富老师在外国哲学课上对这三位同学表示了欣慰,他认为他们选择的正是一条通往思考、辨证、自省和充实的人生大道。
07级人文科学试验班与06级相比,在招生和面向专业上没有太大区别,但是由于培养计划中法学模块的加入,实际上是将法学纳入了试验班的专业范畴,从而导致了人文学院和传媒学院部分专业的分流和人数减少。随着08年求是学院的建立和大类平台的设立,人文科学试验班不仅面向人文学院、传媒学院,更有教育学院、法学院、外国语言和国际文化学院以及公共管理学院的一部分加入。
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往年是按学院招生,而今年同公共管理学院的另一部分合为社会科学试验班,从而给同学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选择空间。
在记者看来,这种大类平台的设置有助于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为社会培养一流人才,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这为同学们在众多专业中挑选自己感兴趣又适合自己的专业增加了难度。在参加08学长组活动中,记者就经常被学弟学妹们问到关于专业选择的问题,她们对这种新颖的专业设置充满了困惑和难以抉择。其次,现在父母大都最关心孩子将来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固执的认为文科学生在大学只有学习社科类的热门专业才能顺利稳妥地实现就业。在一些人看来,进大学就是为了找饭碗。"大学不过就是个职业培训班。"如果你让他们花钱送自己的孩子读什么柏拉图,他们肯定觉得你有病。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加之盲目从众的心理因素,经济管理专业仍然会成为同学们的首选目标。根据预测,未来若干年里经济管理专业仍然是大热门,而人文传媒和教育学科只有一部分非常热爱该专业的同学才会选择。那么长此以往,人文、传媒、教育等学科的发展前景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而且,选择这些相对冷门专业的同学往往由于各种原因,还会出现由热爱到厌恶的现象,完全违背了学习这种专业的初衷。这种局面,记者认为对于浙江大学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是非常不利的。
对比世界一流大学,"越是精英的大学,那里的学生就越务虚不务实,人文学科的香火就越盛。"以耶鲁大学为例,在过去25年里,历史一直是头号热门专业。历史专业的学生占本科生的13%到15%。史景迁的中国史年年几百人上课,已经成为传奇。而耶鲁的经济学,是高度理论化的人文学科,不是实用学科。耶鲁根本就没有实用的经济(即商务)本科专业。普林斯顿的传统五大专业是政治、经济、历史、英语和国际关系学。2005年,选择人文学科专业的学生更是上涨了15%。
记者认为,浙江大学作为全国最优秀的综合性大学之一,不仅是帮助学生实现就业的实用性大学,更是引导学生塑造人格、培养内在人文素养的大学。因此大学在发展的同时,应当注重学科之间的平衡发展,注意协调内部关系,从而使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既可考虑到未来就业,又可注重自身内在修养和个人的成熟。只有这样,我们的大学才能朝着世界一流大学的方向稳步发展,求是学子才能真正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向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