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

坚定中华传统文化自信 助力通识教育纵深推进——浙江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通识教育研讨会”顺利召开

编辑:admin 编辑:wyfang 时间:2019-11-25 访问次数:144

20191123日,浙江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通识教育研讨会”在杭州紫金港国际饭店召开,来自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青岛大学等12所高校的90余位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本科生院、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主办,浙江大学本科生院通识教育中心、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本科生教育科承办。

浙江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张光新教授、人文学院院长楼含松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张光新院长介绍了浙江大学通识教育改革实践的探索之路,并强调,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体现在通识教育中、如何将学生培育为具有厚实传统文化底蕴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这是两个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楼含松院长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人文学院近年来推进通识教育改革发展的具体举措,即从“小人文”到“大人文”、从“校内”到“校外”、从“单兵作战”到“模块发展”,并充分肯定了通识教育在坚定中华传统文化自信、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主题报告环节,南开大学文学院院长沈立岩教授结合历史和现实,分享题为《通识教育的传统资源与现代视野》报告。他指出中国传统教育不仅是知识教育,更是情感与人格教育,中华传统文化,如《诗经》的“兴、观、群、怨”可为现代通识教育提供借鉴。复旦大学何俊教授作题为《基于中国文化的立德树人》报告。何教授首先对“立德树人”的“德”和“人”进行解说,认为中国传统的完人教育与德行教育互相统一,并具体指出德行教育的方法与路径,即在知行合一,在经史研读中体悟德性教育内涵,坚定中华传统文化自信。致辞与主题报告环节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冯国栋教授主持。

随后,与会嘉宾分成三个分会场开展了主题研讨,每组均邀请数名专家进行主旨发言,与会教师围绕各自主题踊跃发言,分享教学经验,提出教学困惑。陶然教授代表“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与中华传统文化类通识课”分会场总结发言,该会场探讨了通识教育融合科研的途径与尺度、文学经典课程群落的建设、以传统节日为载体的通识课程建设、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教师跨学科协同、中华传统文化类通识课对学生的重要性等方面内容;刘进宝教授对“中华传统文化类通识课程的教学改革及经验”分会场进行了总结,内容涵盖通识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教育碎片化背景下的课程建设、通识课程名教材建设、青年教师的教学压力、教师-助教-学生三位一体关系等问题;何善蒙教授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类通识课程讲什么、网络化时代通识课程怎么讲、现代技术背景下全方位教材建设怎么建等,就“中华传统文化类通识课程的网络化与教材建设”分会场进行了总结发言。各组代表总结发言时均表示,跨专业、跨学科、跨学校的交流讨论令大家受益匪浅。

最后,浙江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金娟琴作总结讲话。她肯定了本次研讨会的重要意义,对人文学院一直以来为学校通识教育所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并表示浙江大学还将继续举办通识教育研讨会,期待更多的校内外教师关注并支持浙江大学通识教育。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楼艳也介绍了人文学院四课堂融合、有效推进中华传统文化建设的相关举措。

本次会议旨在搭建研讨交流通识教育的平台,为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新的思路。(文:胡家钰、徐雨铭、李嘉鑫;图:韩明睿、周善东)


上一篇:下一篇:

本科生教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