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建设

关于建设第二批浙江大学教材建设研究基地的通知

编辑:李娜 编辑: 时间:2025-04-07 访问次数:416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材委员会《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行动计划》,汇聚教材研究专业力量,健全教材建设支撑体系,全面提升教材工作质量,积极培育国家级教材建设研究基地,我校决定组织开展第二批浙江大学教材建设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基地建设目标

立足国家重大需求,汇集一流专业人才,建立灵活开放、协同高效的运行机制,建设高水平课程教材专业智库,打造教材研究的学术高地和创新平台,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质量教材体系,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地建设任务

浙江大学教材建设研究基地建设任务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一)发挥基地智库作用,强化顶层设计

落实国家事权。切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完善规划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学科/专业系列教材或微辅修、微专业配套系列教材建设规划和工作方案,明确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

开展论证评估。组织专家对教材建设规划、方案、成果等进行科学论证和评估,确保教材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二)完善教材体系建设,打造精品教材

聚焦专业教材。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系统建设配套系列教材。重点关注校内目前仍沿用讲义的专业核心课程,集中力量推进配套教材开发,确保教材内容与课程目标紧密衔接,支撑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支持特色创新。重点支持学科交叉融合与实习实践类教材体系建设,鼓励编写反映学科前沿热点、交叉学科融合、注重实践环节设计,体现中国特色、满足学生需求的特色系列教材。

适应时代需求。主动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趋势,加快推进学科教材体系转型升级,推动教材内容与时俱进、形态丰富多元、功能智能高效,构建面向未来、引领发展的人工智能时代“AI+X”交叉类教材体系。

(三)汇聚专业研究力量,深化教材研究

打造高水平团队。组建由学科专家、教育专家、教材专家、学术骨干等组成的专业化教材研究队伍,为教材编写、审核、使用、评估、培训等工作,提供咨询服务和智力支持。

聚焦重大问题。围绕教材建设,系统开展基础理论、发展战略、实践应用、国际比较等研究;关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对教材建设的影响,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研究,引导教材改革方向,服务教材编修工作,增强育人功能。

凝练研究成果。提交高质量的内参、咨询报告等研究成果,为教材建设提供决策参考;编写教材研究手册,梳理最新研究动态,为教材编写提供理论指导。推动教材研究成果转化为教材内容、教学资源和政策建议,促进教材研究与教材建设的良性互动。

(四)发挥平台作用,促进交流合作

打造高端平台。举办高水平教材建设论坛、研讨会,搭建教材研究交流平台,促进专家学者、教材编者、出版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

促进交流传播。开展多种形式国际教材建设研究成果交流互鉴活动,开展中外教材合作研究,推动中国教材走向世界。

建设信息平台。汇集教材编写、使用、跟踪评估等信息,分析国内外教材研究及建设动态,鼓励建设教材研究数据库、信息平台,为教材建设提供信息支撑。

三、基地申报要求

申报基地所在学院(系)应具备以下条件:

1)对教材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有专门的教材建设规划、明确的研究任务、规范的教材质量审核机制以及配套教材编写激励措施;

2)有良好的教材建设基础,已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数量不少于两种或荣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或参与过中小学国家课程标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等研制工作。

四、基地支持办法

1)运行支持。基地实行周期建设机制,五年为一个周期,周期内实行年度考核。校级教材研究基地(含第一批基地)每年提交年度总结和下年度工作计划,由学校组织考核,通过后发放下年度运行经费。基地考核实行红黄牌提示制度,年度任务完成不到位的首次给予黄牌警告,第二次发放红牌警告并提前中止基地项目。

2)建设支持。按校内资助标准,支持系列教材出版费用;年度工作计划中提交的教材研究课题,将择优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并予以资助。

五、基地申报流程

请认真对照建设任务,组织做好申报和建设工作。请有意向申报的单位填写《浙江大学教材建设研究基地申报表》,对照《浙江大学教材建设研究基地任务分解和绩效指标》制定2025年度基地工作计划,于57日前,将签字盖章后的《浙江大学教材建设研究基地申报表》和2025年度基地工作计划纸质版送至东一B120教材管理办公室,WORD版发送到指定邮箱。

联系人:李娜,联系电话:88981273邮箱lina2012@zju.edu.cn

 

附件: 附件1 浙江大学教材建设研究基地申报表.docx

             附件2 浙江大学教材建设研究基地任务分解和绩效指标.docx


上一篇:下一篇:

本科生教学评估